新生儿第一周生长发育:
体重 | 男婴:2.5-4.4千克 女婴:2.4-4.2千克 |
身长 | 男婴:46.1-53.7厘米 女婴:45.4-52.9厘米 |
头围 | 平均33-35厘米 | 前卤 | 斜径平均2.5厘米 |
视力 | 只能看到范围在15cm远,45度范围的物体。 | 听觉 | 听觉很敏感,头会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. 眼睛也会去寻找声源。 |
触觉 | 触觉很敏感,对不适应的感觉有反应。 有多种反射反应。 |
味嗅觉 | 有良好的味觉,能精细辨别食物的滋味。 能识别不同气味。 |
新生儿第一周的体貌特征:
体温 | 胎儿出生时体温与母体相同,然后下降1℃~2℃,8小时后保持在36.8℃~37.2℃左右。 |
呼吸 | 这时的宝宝哭声不算大,呼吸每分钟40~50次,脉博每分钟为120~130次。 |
头部 | 新生儿头部一般都相对较大,由于受产道挤压可能会有些变形,瞅着不是很顺眼。他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,像肿起来一样。这是由于胎儿在产道里受到压迫引起的。由于以后他能自然地长好,所以不必特别担心。 |
眼睛 | 通常都会只睁开一只眼睛“扫视”周围,你千万别感到奇怪,这是宝宝最独特的方式。有些新生儿的一只或两只眼睛的眼白部位会有血点,面部会有些肿胀,做妈妈的也不要着急,这些很可能是分娩时由产道挤压造成的,几天后就会慢慢消退。一般来说,剖宫产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些现象。 |
囟门 | 抚摸胎儿头顶时,会发现头顶上有一块没有骨头软乎乎的地方,这就是胎儿的囟门。囟门是头骨在通过产道时为了能变形而留下的空隙。这是因人而异的。头顶囟门呈菱形,大小约2×2厘米,可以看到皮下软组织明显的跳动,是头骨尚未完全封闭形成的,要防止宝宝的囟门被碰撞到,可以用手轻轻地抚摸。 |
小脸 | 看上去有些肿,眼皮厚厚的,鼻梁扁扁的,每个宝宝都好像是一样的。当天出生的胎儿眼睑发肿的较多,且有眼屎。这是助产士为了预防风眼(淋菌性结膜炎),使用了硝酸银水点眼而引起的反应。如果用抗生素点眼,眼屎就不会太多。 |
新生儿第一周喂养要点:
喂养方式 | 喂养要点 |
母乳喂养
|
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,尽早开奶好处多,最好在产后半小时喂奶,并让宝宝吃初乳。 关键:1.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。2.正确衔住乳头。3.勤吸吮。4.早开奶。5.按需哺乳。 奶量:8-45毫升/次,10次/天,每日平均哺乳量250毫升。 喂奶姿势(坐于有靠背的椅子或床上,如坐卧床上,背后可以拿枕头做支撑): 1.先将宝宝的身体、头靠在你的手臂上,托住宝宝的臀部。 2.以C型方法握住乳房,以乳头确碰宝宝上唇,诱发宝宝寻乳反射,等宝宝张大嘴巴。 3.轻柔的将乳头及乳晕放入宝宝嘴里,使宝宝的嘴含住乳头及乳晕。 |
人工喂养
|
如果妈妈因身体原因不能喂母乳,或宝宝因特殊原因不能吃母乳,那就人工喂养了。 关键:1.不宜喂全奶,应该喂1/3奶。2.3天后可喂1/2奶,一周后才能喂全奶。 暂时喂奶粉:先别用奶瓶喂,避免宝宝习惯吃奶瓶拒绝吃母乳。可以先用小勺子喂。 奶量:30-50毫升/次,7次/天,每日平均哺乳量200-300毫升。 |
新生儿第一周日常照料:
照料内容 | 照料要点 |
新生儿洗澡
|
新生儿脐带未脱落时,可采用“分段沐浴法”: 1.脱下新生儿衣服,并将此衣服包裹于胸腹上,暂以保暖。 2.先洗上身,取洗头时的姿势,依次洗新生儿的颈、腋、前胸、后背、双臂和手。 3.然后洗下身,将新生儿的头部靠在左肘窝,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。 4.依次洗新生儿的阴部、臀部、大腿、小腿和脚。 |
给新生儿换尿布
|
1.用一只手抬起新生儿的臀部,然后向臀部下方塞进尿布裤。 2.用湿纸巾将新生儿下半身擦拭干净,然后擦干。 3.等皮肤干爽后涂上爽身粉或婴儿护肤霜。 4.适度地分开双脚,然后在双腿之间夹尿布,并自然的调整尿布形状。 5.让尿布贴紧后背,以免从后背流出尿液。 6.左右对称的固定尿布套。若尿布被挤出尿布套外,应把尿布塞进尿布裤里。 温馨贴士:换尿布宜在喂奶之前,若吃奶后再换尿布,易引起新生儿呕吐。 |
抱新生儿姿势 | 1.手托法(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): 方法: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、颈、头,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。 2.腕抱法(比较常用的姿势): (1)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,钱柜BBIN百家乐:肘部护着宝宝的头,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。 (2)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,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。 |
新生儿胎便 | 正常新生儿多数于12小时内开始排便,胎便总量约100至200克。 如24小时不见胎便排出 ,应注意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, 如乳汁供应充分,胎便2-4天排完即转变为正常新生儿大便,由深绿色转为黄色。 |
新生儿睡眠 |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,一天累计的睡眠时间大约在18~22小时。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,其睡眠时间也会逐渐缩短。 |
新生儿第一周特殊护理:
照料内容 | 护理要点 |
新生儿体重下降 | 这是正常现象。大多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,3-4天时达到最低点7-10天左右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,体重下降最多的可达200-300克。体重下降多半是因为出生后不能立即适应母体外的环境,表现为多睡、少觉、吸入不足,而肺和皮肤又蒸发大量的水分,大小便的排泄也相当多,如果在生后第二周仍不能恢复体重就应该查找原因。 |
新生儿脐带护理
|
新生儿脐带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3~7天脱落,脱落的时间早晚因不同的结扎方法稍有差别。 脐带脱落前: 1.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,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。 2.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,如果出现渗血,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。 3.若无渗血,只要每天用75%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,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。 脐带脱落后:脐窝内常有少量渗出液,此时可用75%酒精棉签卷清脐窝,盖上消毒纱布。 |
新生儿黄疸
|
新生儿出生2-3天,皮肤会出现发黄现象,7天时最明显,如果宝宝精神很好,吃奶正常,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。不过黄疸也有病理性的,若黄疸正常值超过12.9mg/dl(毫克/100毫升)或每日上升超过85.5μmol/L(5mg/dl)就要考虑是病理性黄疸了,或黄疸退了又复发等,就要及时就医了。 |
温馨贴士: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,其中病理性黄疸又分为溶血性黄疸、感染性黄疸、阻塞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等,怎么区分?
出现的时间 | 生理性:出生后2-3天开始出现 病理性: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 |
消退的时间 | 生理性:出生后2周消退 病理性:消退较晚,而且会反复出现 |
程度 | 生理性:皮肤颜色呈淡黄色,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 病理性:皮肤粘膜明显发黄,而且波及全身 |
生长发育情况 | 生理性: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病理性:常伴有其他异常情况,早发现早治疗 |
新生儿第一周疫苗接种:
接种时间 | 接种疫苗 | 参考价格 | 可预防的传染病 |
出生24小时内 | 乙肝疫苗(第一次) | (20ug):国产36元/支,进口88元/支 | 乙型病毒性肝炎 |
卡介苗(初种) | 免费 | 结核病 |